爱吃生鱼片又怕寄生虫?专家教你4招安心吃

 

生鱼片是不少人喜爱的日式料理,但是,生鱼片中的寄生虫可能会引起「海兽胃线虫症」 ,引起腹痛、噁心、呕吐、腹泻...等反应,本篇文章会告诉你,该如何处理才能吃得安心。

 

员荣医院胃食道逆流中心主任吴文杰医师于社群分享,日前诊间一名患者出现严重的胃食道逆流,随即就医并照胃镜后发现,该患者的胃部竟有一只活跳跳的「寄生虫」。

 

 

吴文杰医师表示,该患者平时就喜欢吃生鱼片,上週也才刚拜访一间日式餐厅。没想到享用生鱼片的同时,也顺便将寄生虫吃下肚;且寄生虫已于胃部存活近1週,就连胃酸也无法将其杀死。

 

吃生鱼片吞进寄生虫会怎样

平时食用海鲜类食物,或与海鲜有关的料理如寿司,确实有一定的机率遭到寄生虫感染。根据卫福部食药署刊载资料,水产鱼类可能于养殖过程中受到「海兽胃线虫(Anisakias)」的汙染,北欧、日本、拉丁美洲等喜爱食用生食水产之地区,常有民众因此罹患「海兽胃线虫症(Anisakiasis)」。

 

食药署指出,海兽胃线虫症的中毒症状通常于食用后48小时出现,通常持续2-3週会自行消失,少部分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常见症状有腹痛、噁心、呕吐、腹胀、腹泻、粪便含血或黏液、轻微发烧等等。过敏反应常伴随皮肤红疹及发痒症状,较少有全身型过敏性反应。

 

生鱼片为什么会有寄生虫?

将海兽胃线虫这样的寄生虫吃下肚,听来骇人听闻;不过,更令人感到不安的消息是,未来误食海兽胃线虫的机率恐怕将越来越高。美国华盛顿大学于2020年的研究指出,海兽胃线虫在过去40年期间「暴增约283倍」,可能的潜在原因是「海洋哺乳动物」的数量增加所导致。

 

该研究作者兼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水产与渔业科学院助理教授Chelsea Wood表示,近年因气候变迁、北极融冰的缘故,释放大量的养分进入洋流中,让海洋哺乳动物如海狮、海象、鲸鱼、海豚能获得足够营养。虽然这代表海洋生态正在复甦,但海兽胃线虫的数量过多,却也可能感染更多濒危的海洋生物。

 

Wood表示,线虫在海洋中孵化后,首先会感染小型甲壳类动物,例如底栖鱼虾或桡足类等小型浮游动物。当小鱼吃掉受感染的甲壳类动物时,线虫就会转移至其体内;大型鱼类再吃掉受感染的小鱼,线虫会不断更换宿主,直至被人类吃下肚后,因线虫无法在肠胃里成熟、产卵,也会因此死亡。换句话说,人类即是海兽胃线虫的「最终宿主」。

 

吃下寄生虫不一定会有症状

至于国内为何相较于其他国家,鲜少有海兽胃线虫的感染案例?台大医院在2015年发表于《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的论文指出,一名69岁男性患者採取例行胃镜检查,发现胃部有一海兽胃线虫;儘管胃壁遭到线虫破坏,但患者却无任何症状。可能的潜在原因是,海兽胃线虫症的诊断通常较为困难;由于该疾病可能无法确诊,或根本没有症状,因此该疾病的真实发病率,可能比文献所刊载的要高出许多。患者觉得毫无异状,不代表寄生虫就不存在于胃部环境内。

 

另外,根据《Cl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s》刊载研究,虫体的种类不同、发病者所在地的风俗习惯、个人对线虫的过敏程度,皆会影响人们对虫体的反应。台北医学大学医学系分子寄生虫暨热带疾病学科范家堃主任先前接受媒体访问也推测,台人较日本、拉丁美洲地区的民众对线虫较不敏感,可能与感染虫种不一、天生基因,以及经常嗜吃胃药抑制胃痛等因素有关。

 

我们要送读者的专属赠品,记得索取喔!
↓↓↓↓↓↓↓↓↓↓

 

吃生鱼片如何避免吞下寄生虫?

至于民众该如何预防海兽胃线虫入侵体内?食药署4点建议如下:

 

  1. 彻底加热食用
    辣或酸的调味料(如芥末、醋、辣椒及柠檬汁等)皆无法将虫体杀灭,食用前充分加热煮熟是最好的预防方法,避免生食或食用未煮熟生海产鱼类或生乌贼。
  2. 尽速去除内脏
    线虫容易聚集于鱼类内脏处,因此捕捞渔获后儘速清除内脏。
  3. 採取低温保存
    冷冻处理可以杀死虫体,提供生食之鱼、乌贼等水产品,应先以-35°C以下低温冷冻15小时以上,或-20°C冷冻7天以上,降低寄生虫感染的风险。
  4. 食材分开处理
    生食及熟食所使用之容器、刀具、砧板应分开,勿混合使用,避免二次污染。食品调理者之手部、抹布、砧板和厨房器具于接触生鲜海产前、后,均应使用清水澈底洗净。

 

提醒民众,若前往日式餐厅食用生鱼片、寿司,或先前有食用任何生食,务必要留意自身的身体状况,若有噁心、呕吐、晕眩、发烧等症状,务必立即就医治疗。

 

💌本文转载自 潮健康 网站

潮健康:Facebook|Instagram|YOUTUBE

 

喜欢这篇文章吗?或是想要知道那些更多资讯呢?
欢迎留言给我们喔!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