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乱花钱、脾气差,可能是躁郁症发作了!

 

躁郁症这个名词在生活中时常听到,甚至身旁有朋友罹患躁郁症,但是你理解躁郁症吗?别再安慰「别想太多」,先了解躁郁症从何而来,再看看发作时该怎么处理吧!

躁郁症症状最明显就是情绪高低起伏大,若怀疑自己有躁郁症,也可以试试文中的躁郁症测试。

 

一起认识躁郁症

躁郁症(躁郁症英文:Bipolar Disorder)是一种情绪失调的精神疾病,会出现情绪高昂的「躁期」,同时也可能伴随情率低落的「郁期」,由于情绪会在极端两极状态中摆荡,所以又称双极性情感疾患、双相情绪障碍症(民众常误记为双向情绪障碍症)、双极性疾患。

为什么会得躁郁症?

其实目前躁郁症成因尚不完全明确,但研究显示遗传因子佔了重要的角色,若直系亲属内有躁郁症的家族史,罹患机率也较高,此外躁郁症还可能由大脑功能异常引起,并且后天环境的压力事件,例如大考失败、亲属过世、情感打击也可能促使疾病发作。

目前躁郁症属于发病年龄年轻的精神疾病,容易在20~30岁左右被诊断出来,但近年研究则发现也有部分老人躁郁症症状在40~60岁之间才出现首次发作,因此有学者认为躁郁症可能不再是「属于年轻人的精神疾患」,老年精神健康也十分需要关注。

 

躁郁症状有哪些?

一般民众听到躁郁症常常会联想到「躁郁症打人」、「躁郁症话多、精力充沛」、「躁郁症记忆力衰退」、「躁郁症爱乱买东西或乱花钱」等等,事实上这些是都躁郁症的躁症发作。

躁郁症特徵是明显的「躁期」(包含躁症与轻躁症),并可能伴随「郁期」,但由于郁期不一定会出现于躁郁症中,而且容易与忧郁症混淆,所以临床上诊断时,也会特别留意区分。

通常轻躁症发作时,患者会特别有活力或创造力、自信满满、话多,但还是能正常生活,也有不少人会留恋轻躁的感觉,因为能帮助工作量提升,但轻躁症的负面影响仍然存在,患者可能会因为自制力降低而进行不切实际的规划、未经思考的投资,或是容易口直心快、引发冲突。

躁郁症的症状发作情形可分为三种:

第一型躁郁症: 包含躁期、轻躁期与忧郁期,患者会在3种状态之间反覆循环。
第二型躁郁症: 只有轻躁期与忧郁期,患者不会出现躁期。
循环型躁郁症: 只有轻躁期与轻郁期,患者不会出现躁期及重郁期。

 

延伸阅读

你正在麻痺自己吗?假纾压真焦虑确认6件事

 

躁郁症该如何测试

若你怀疑自己有躁郁症,或是担忧身边亲朋好友有躁郁症,除了查询网路上的躁郁症症状测试、躁郁症检测、躁郁症测验表,也不妨参考《精神疾病诊断準则手册》(DSM-5)中列出的躁郁症诊断标準:

 

躁郁症的常见状况如下图:
以下情绪障碍症已严重影响社交/工作或需要住院以预防伤害本身或他人,并非由其他治疗药物、药物滥用或疾病所导致的生理症状。

 

目前躁郁症临床多以药物治疗控制急性症状,并搭配心理谘商和药物帮助患者预防下一次的疾病发作,因为躁郁症就像大脑发炎,每一次发作都会对大脑造成损伤,因此若及早就医控制病情、减少发作,就能更完善的保护患者本人及身边的亲友。

但躁郁症的治疗除了医疗体系支持之外,更重要的是社会、亲友的陪伴与协助,因此底下也将为你介绍躁郁症患者及家属的应对之道。

 

我们要送读者的专属赠品,记得索取喔!
↓↓↓↓↓↓↓↓↓↓

 

如何帮助躁郁症患者

当躁郁症患者出现在你我身边,想必躁郁症发作怎么办是你最想知道的事情,不论是「躁郁症工作影响」、「躁郁症恋爱影响」、「躁郁症婚姻影响」都困扰着许多人。其实躁郁症的症状在积极治疗之下,有2/3的病人都能恢复社会功能,且越早发现、越早治疗,疾病预后越好,但治疗不可能一蹴而成,期间还得耐心面对,身为亲友的我们能够怎么做?以下将列出几个躁郁症应对的建议提供参考:

  1. 按时服药、积极治疗
    患者本人与家属应该增加对疾病的认识,并按时服药、回诊,若治疗过程有不适或特殊需求,建议与主治医师讨论沟通。除了药物治疗以外,也可以搭配心理治疗,双管齐下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2. 开放式良好沟通交流,理解彼此的需求
    虽然患者生病了,但他们作为人依然会有自尊和自信,与其自己胡思乱想假设可怕后果,不如与患者好好的讨论,了解他们需要怎么样的帮助并协助达成,同时在患者恢复正常后,以描述事实、不批判行为的方式,让他了解你的感受,平等、开放的讨论能够帮助彼此减少误解及冲突,更和平的共同走过疾病。
  3. 注意发作时的症状、避免危险因子
    当躁郁症发作时,患者的理智判断能力降低,所以应注意是否有危险行为倾向或自杀念头,避免刀具摆放在容易取得的地方,或是经由患者同意协助他们管理钱财,以免发作时贸然投资造成生活困难,同时言词避免过激、负面,观察哪些因子可能激发躁郁症发作,尽量避免。

身为亲友其实最重要的是陪伴、聆听,并尽量以平常心对待躁郁症的人们,不要对他们投以异样眼光,并在能力範围内帮助他们避免危险以免伤害自身或他人,若真的亲友压力太大,也记得向支持性团体或医师寻求协助,同时患者本人也需做出努力,维持规律作息、营养均衡、建立运动习惯,并避免药物滥用、菸酒伤害,同时学着避免压力或克服压力。

💌本文转载自 健康010 网站

✍️作者:黄华妮临床心理师

 

延伸阅读

「妄想症」原因与症状有哪些?17个徵兆自我检视

 

喜欢这篇文章吗?或是想要知道那些更多资讯呢?
欢迎留言给我们喔!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